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甘肃省语言文字网
>>
文章中心
>>
规范用字
>>
综合
>> 正文
专家谈《通用规范汉字表》对百姓生活影响
甘肃省语言文字网·(2009-9-1 15:26:16)·综合
专家谈《通用规范汉字表》对百姓生活影响
[人民网教育频道]:
各位网友大家好!我们将在12点30分,邀请教育部语信司王翠叶处长和北师大专家做客人民网,谈《通用规范汉字表》对百姓生活带来的影响!敬请关注!
[10:29]
[主持人]:
各位网友大家好!今天上午教育部新闻发布会透露《通用规范汉字表》征集意见稿将向公众公开征集意见,这个规范汉字表前后研制了8年。是继1956年《国务院关于公布汉字简化方案的决议》发布、1964年《简化字总表》重新发表、1988年《现代汉语常用字表》与《现代汉语通用字表》公布之后中国社会语文生活中的又一大事。在新闻发布会刚刚结束之后,我们邀请到了教育部语信司王翠叶处长,还有参与研制征集意见稿的两位教授王立军教授和陈双新教授来到我们的访谈室,给我们谈谈《通用规范汉字表》对百姓生活有什么影响,首先请三位嘉宾跟各位网友打个招呼!
[13:01]
[王翠叶]:
大家好!
[13:02]
[王立军]:
大家好!
[13:02]
[陈双新]:
大家好,我是河北大学的陈双新!
[13:02]
[主持人]:
王处长您给我们讲一讲《通用规范汉字表》背景和意义?
[13:03]
[王翠叶]:
国家制定《通用规范汉字表》背景和意义主要基于两点,第一点是为了更好的满足新世纪语言生活的需要。21世纪的中国社会语言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社会用字的范围发生了很大的变动,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文字观念和需求,出现了多元化、开放性的特点。特别是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不仅使我们的用字范围比以前扩大,而且还有一个实现标准化的要求。标准化的要求在各个领域都能体现出来,比如,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广泛使用计算机,出现许多新媒体,这都需要文字实现数字化。
[13:03]
[王翠叶]:
现在计算机字库的缺字现象非常严重,大家经常遇到汉字打出不来。特别是一些人名、地名、姓氏用字出不来。很多群众给我们打电话说名字出不来,工资在别人的户头上,要到别人的家里去取工资,自己取不出来,很是麻烦。
[13:04]
[王翠叶]:
就是说我们各行各业都需要信息储存和交换,生僻字在字库里找不到,会产生很多问题,这是信息化带来的新问题,对汉字标准化也就提出了新的要求,可以说各个领域的汉字应用需要制定一个汉字规范。
[13:04]
[王翠叶]:
另一点,是为了贯彻落实《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这个法律的第三条规定:国家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汉字。到底哪些是规范汉字呢?我们如何使用呢?我们过去已有的规范标准,是分散的几个字表,比如说《简化字总表》、《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现代汉语通用字表》、《现代汉语常用字表》等字表,这些字表到底哪个是呢?大家有很多的疑问,要落实贯彻这个法,就需要有一个明确的范本。我们不能把所有的汉字都整理出来,但有必要根据应用需要确定一个通用范围的规范汉字表。
[13:04]
[王翠叶]:
现在迫切需要把这些字表整合在一起,加以完善,以能够更好的满足社会需求,能够方便人们的语言生活。基于这两点,国家启动了《通用规范汉字表》制定工作, 2001年4月份开始启动。
[13:06]
[主持人]:
到今天整是8年还有余。
[13:06]
[王翠叶]:
对。9年肯定是不到,但是8年是有余的。
[13:06]
[主持人]:
咱们这个表因为今天上午新闻发布会也强调过,说有3000多名专家参与讨论,做了非常多的工作。包括人名、地名怎么收集,您谈谈这个工作的过程吧。
[13:07]
[王翠叶]:
确实,这个字表是涉及多方面内容的一个大的标准,研制过程当中要研究解决很多的问题,这是个系统工程。学术性强,政策性强,要处理好科学性和社会性的关系。比如说按照科学要这么做,但是按照社会应用性要那么做,需要调和这两个方面的关系。
[13:07]
[王翠叶]:
这个项目启动以后,教育部、国家语委非常重视。首先是列为国家语委的十五重大项目。两度列为教育部的年度要点,不列为要点的时候,我们也是作为重要工作来做的。
[13:07]
[王翠叶]:
先后成立了很多机构,有研制课题组、领导小组,专家工作组,专家委员会几套班子。经过了三个阶段的工作:(1)学术准备阶段。我们召开了很多的会议,总结和梳理过去对汉字的研究成果。(2)字表起草阶段。起草以后要反复的征求意见,主要是征求了学术领域的意见,还有用字领域的意见,经过反复的修改完善。(3)广泛征求意见阶段。这个阶段从2006年开始进入了不停歇的征求意见阶段,多次征求教育、科技、民政、公安、测绘、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等各个方面的意见,还有博物馆、图书馆等方面,相关部门给了我们很大的支持,我们先向他们征集用字材料,后来是反复征求意见,还向国家语委委员单位书面征求意见,非常的正规,各单位都是经过分管部长批准反馈意见的。
[13:07]
[主持人]:
然后是向公众征求意见?
[13:08]
[王翠叶]:
对。以前算是小范围的征求意见。
[13:08]
[王翠叶]:
主要是向学界专家和领域征求意见,相对于13亿人口来说,人数还是比较少的。第三阶段基本上是征求意见,三个阶段之后就形成了现在这个重大规范。这期间相关的单位、相关的学术团体、相关的专家学者,包括海内外的专家,参与的人非常多,而且有很多都是非常知名的专家学者,我们在座的两位就是教授、博导,都是研制人。他们付出了很多的辛苦,借此机会向他们表示感谢!
[13:09]
[主持人]:
今天上午听说是8300字,增加1300字,为什么增加这1300字?这1300字都涉及到哪些领域呢?请两位专家给我们解读一下。
[13:09]
[王立军]:
新的《通用规范汉字表》,相对原来的通用字表,从表面上来看是增加了1300字,其实问题并不这么简单。如果从字面上来讲应该是增加了1335个字,因为原来通用表里有35个字,这次的字表里没有收。在这个基础上又多出来1300,这样的话总量是1335个字。
[13:09]
[主持人]:
为什么要增加这些字呢?
[13:16]
[王立军]:
这个字的增加主要是因为现在语言生活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原来的通用字表是7000字,是按照当时语言文字使用的现实收集上来的,而现在已经进入了信息化的时代了。在这样的时代人们的用字量要比原来增加的多得多,因为由于信息的传播、速度、广度等等。人们对用字的要求有所提高,用字量也有所提高。所以还局限于原来的7000字就没有办法满足人们的需要,所以说增加这些字完全是出于现实的考虑和应用。
[13:17]
[主持人]:
您有没有印象就是有些字不增添不行,不增添就影响使用?
[13:17]
[王立军]:
我们主要是从这样几个领域考虑:(1)姓氏人名。(2)地名。(3)科技术语。(4)中小学的文言文用字。从这四个方面来讲,为什么说不增加不行?就是说首先这个姓氏人名用字,它是对咱们中华文化传承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姓氏是传承过来的,不是说谁随便造一个姓就造一个。这个就代表着一个血缘关系,这个是不能割断的。所以说我们要给他们提供一个使用的方便,原来在字库里面没有这个字,现在我们就需要给它补充进去。补充不进去将来就成了一个“黑户”,身份证没有办法办、银行卡没有办法办、没有办法坐飞机,就是影响他正常的生活。所以说这方面的用字如果不增加的话,确实是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很大的不便。
[13:17]
[主持人]:
向我们公民的姓氏问题,我也查了资料。我国公民的姓氏用字是7600字,有2000多个姓大概只有一个人使用。咱们这次的《通用规范汉字表》增加了姓氏的部分,您认为这个情况多不多呢?
[13:18]
[王立军]:
这个非常的重要,因为关系到这些人的日常生活、血缘传承关系。所以说研究字表的时候我们非常重视这个问题,我们的原则是只要有来历的姓氏都可以体现出来。这次征集意见我们就欢迎广大网民提供一些线索,帮助我们把应该收录进来的姓氏收录进来。
[13:18]
[王立军]:
还有作为异体字废除的字其实是姓氏,比如说仝姓,就是全字少一横的这个字,这样的话姓仝的人就使用了不规范的字。这些是很不合理的,这次我们就想对这些姓氏用字尽可能的收录进来。包括小溪的溪,这个有一个异体字,就是去掉三点水,左边加一个谷字“谿”,这个也是一个姓氏,原来我们是把它作为小溪的溪的异体字,但是这次我们把它作为姓氏字。
[13:18]
[主持人]:
咱们征集意见稿里面就标着仅用做姓氏人名。
[13:18]
[王立军]:
对。我们既尊重原来的通用字表,但是现在为了照顾自己的姓氏用字,我们就把它恢复过来,但是也不是全恢复。
[13:19]
[主持人]:
既要尊重用字的规范性,也要尊重人家的姓的自由。
[13:19]
[王立军]:
对,要给老百姓提供方便。
[13:19]
[主持人]:
这个姓氏肯定牵扯到人名,我手里面有这些字,这些字都是曾经在人名里面堃”、“玥”、“璆”、“珺”、“喆”、“燚”、“烺”、“垚”、“樑”、“栟”、“禔”、“翀”、“懋”、“碶”。除了前面的两个我认识,后面的我就不认识了,尤其是两个吉的“喆”字,这个都大量的使用在人名里。您谈谈这些字使用在人名里有什么困难?因为有些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没有重名,出现造字或者是用英文字母叫张B、赵C,您给我们大家介绍一下用这些字起名会有什么样的后果呢?
[13:20]
[陈双新]:
人名用字问题不是这个字表要解决的问题,她的管理是户籍管理部门,但字表研制过程中充分考虑到了人们取名用字的需要,尽可能为大家提供方便,字表研制的宗旨就是利国便民吗。刚才你给大家看的那些字多数都是过去的规范中定为异体字的字,而异体字在一般通用领域是不能使用的。前面说到的那几个字有的是字形大家比较喜欢,有的是意义上有特别之处,因而被不少人用作人名了。这次研制《通用规范汉字表》的时候,充分的考虑到大众的用字需要,把那些大家都喜欢用来取名的字作为规范字收录进来。凡收进字表的字今后都可以放心使用,电脑一般的输入法也会支持。
[13:21]
[陈双新]:
其实那些字在电脑的字库里面都有,只不过一般的输入法打不出来。收录到《通用规范汉字表》以后,一般的输入法都可以打出来。对人名用字,还是建议大家不要使用很生僻的字,特别是不能使用生造字。很多人说现在的电脑造字软件非常的发达,比如姓令狐的人把这个姓合成一个上下结构的字,这个合书在古代是有的,但是现在还这样用的话就影响交流,因为现代姓名不但要认得出,还得计算机能打出来、能无障碍传输。任何一个新造字只有在所造字的电脑能显示,别的电脑就显示不出来,这个就不能通用,就会影响到自己的生活。取名求新颖、避重复,完全可以理解,但应该在保证信息时代交流顺畅的前提下,这也是保障公民姓名权的具体体现。
[13:21]
[陈双新]:
研制《通用规范汉字表》,把过去使用度高的人名用字该收的收进来,今后就可以在网络传输中畅通无阻。有些特别生僻的字,电脑虽然已经编码,但是输入法不支持,就是人们常说的打不出来,所以说生僻字有这个麻烦。而且这些字多数人都不认识,或者是读错,甚至带来一些尴尬。所以说人名要便于大家认、便于大家记、便于计算机存储、检索和交流。
[13:21]
[主持人]:
8300字用于起名够吗?
[13:22]
[陈双新]:
我觉得这个8300字应该是不少的量。虽然汉字发展到今天,其总量有好几万,但每个时期当用的汉字并不多,一般在六千左右。有人做过调查,当前的正规大学本科毕业生,他的识字量一般不超过5500字。象四卷本的《毛泽东选集》,总字数有66万多个,使用不同的单字只有2900多个。《十三经》是中国传世文献中的经典,它用到的不同的字才6000多个。可见8300字这个量并不少。
[13:23]
[主持人]:
那这样排列组合的话也是一个海量的数。
[13:23]
[陈双新]:
对。
[13:23]
[王立军]:
我们在研制的过程当中也考虑到这个问题,就是让大众够用。所以说我们选取人名用字的时候,我们是依据了关于十八省市的人口普查资料,还有公安部的姓氏人名资料,我们适当的选取了古代名人的姓氏、名字。应该说我们尽可能给大家提供一个可供选字的平台,就是说你在这里打字,你要传到对方那里或者是传到异地,你才能实现这个任务。所以说提供这样一个字表,是给大家提供一个选字的平台。有的网友会有误解,好像是我们为了限制大家取名字。其实我们不是这样,我们主要是为大家提供方便,主要是出于这样的考虑。
[13:24]
[主持人]:
大家用这些字的时候,比如说你给孩子起这个名字。孩子以后长大了他在与社会交往的时候,不会构成障碍。你现在觉得给他起一个个性的名字,但是到时候出现障碍问题的时候,最后麻烦的还是自己。
[13:25]
[王立军]:
对。
[13:26]
[陈双新]:
很多人认为人名用字是个人的事情,其实人名用字是社会用字。因为你所起的名字,是让别人看和用来交流的。现在8300字的字量已经不少了,如果为了取名再增加字量的话,那么社会用字量就很庞大了,比如说达到一万多、两万多,把那些已经退出历史舞台的字又因人名用字而成为当用字,这实际上就给跟他交往的人、给社会服务行业和管理部们带来认字、记字的负担,同时也给自己带来不便。
[13:26]
[王立军]:
康熙字典里面有很多很多隐含的字,在旁边注两个字叫拟名,有的连什么意思都不知道,甚至有的连音都没有。
[13:26]
[主持人]:
就是写的出来、读不出来。
[13:26]
[王立军]:
对,像这样的字取它有什么意思呢。
[13:27]
[主持人]:
今天我们在会议上第一个问题提的就是繁简之争,这个事情前段时间讨论的非常的热闹。而且已经流传到周边相近的国家,他们都非常的关注。我们今天看到咱们征集意见稿里面有一个部分是繁简对照,今天上午语信司的司长说我们原则上不打算恢复繁体字,收编了六个字到这个表里面。那么为什么我们原则上不打算恢复它呢?
[13:28]
[陈双新]:
这个问题是近几年来网上和报刊上讨论不少的问题。这次《通用规范汉字表》原则上没有恢复繁体字,只是对6个繁体字的用法上做了些调整。我是学习汉字和研究汉字的,对这几年的讨论都非常的关注。我个人也有自己的一些看法,我觉得关于恢复繁体字的问题,可以从这么几个角度来看:
[13:29]
[陈双新]:
(1)从汉字的职能来说。汉字是用来记录汉语的工具,作为一个工具来说肯定是越简便易用就越好。网上的调查表明,大多数人还是觉得简化字方便。
[13:29]
[陈双新]:
(2)从广大使用者的用字习惯来看。《汉字简化方案》是1956年发布的,当前60岁以下的人基本上都是从学简化字开始的,然后一直到现在。如果这么常用的工具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老百姓使用起来是极为不方便的。这次研制《通用规范汉字表》第一条原则就是“注重与原有规范的衔接,维护汉字系统的基本稳定”。(3)从与传统文化的关系来看。这几年说到恢复繁体字的原因,不少人都跟传统文化挂上钩。这个说法表面上是挺有道理,但是实际上这里面要辨证的去看。繁体字是不是真的对保留传统文字就有好处,简化字就对保留传统文字就没有好处,我觉得不是这样的。这次《通用规范汉字表》收了8300字,其中简化字不到2500个,其他都是历史上传承下来的传承字,就是说这些字没有繁简的区别。而且这些简化字大多数都不是1956年简化汉字时新造的,而是历代用字者手头使用的简体字或俗字,有相当长的使用时间和使用基础。大家不妨具体的回忆一下,我们从小学的那些古文、唐诗,用简化字和繁体字记录,表意上有区别吗?很多古文献中的语句,认字没有任何的障碍,但是你未必了解其中的意思吗?,这主要因为读懂古书还需要方方面面的其他知识,比如古代的语法、词汇、训诂,还包括官职、历法、典故、礼乐制度等等,这些东西不了解,那你对传统文化、古书的理解就很有限。
[13:30]
[陈双新]:
(4)从信息化的角度来看。很多人都说现在用字都电脑化了,很少手写。其实手写字还是很常见的也很重要,能写一手漂亮的字给人的第一印象非常好。电脑输入汉字时,字形简单的,在选字框中就非常清晰,便于认准。笔画繁多的字则不易准确分清。打印文本中,字形很小时,笔画繁多的字也不便于认读。还有今天大家都有手机,经常发短信。在这些小的通信设备中,笔划多的字在手机上不能完形显示,有些笔画会发生粘连。比如说力量的“量”,这个字横划比较多,在手机上有几个横画就重了。还有应酬的“酬”,这个字竖划比较多,也不能在手机上清晰显示。显示非常的模糊,也就影响到使用。而这两个字还不是繁体字呢。当然,我并不是说简化字就尽善尽美,相反,其中确有些不太理想的地方,比如一个简化字对应多个繁体字的问题,在繁简转化的时候很容易出错,这次制定字表也反复考虑这个问题,是否调整其中某些字,但征求很多领域使用者的意见后还是决定不通知,其中一个重要原因还是使用习惯问题,再说这个问题一般只在简繁转换时才可能有问题,一般领域的使用没有多大问题。
[13:30]
[陈双新]:
所以说作为一个汉字的使用者和学习者,我当然觉得简化字是非常便于使用的。至于将来对繁体字怎么考虑,我觉得恢复繁体也不大可能,因为简化是汉字发展的一个总趋势。从今天我们见到的甲骨文来说,那里面就有很多的同一个字的简写和繁写,发展到后来的往往是那些表意明确、字形简化的形体。
[13:30]
[主持人]:
你说起这个,我就想起奥运会的“和”字,从古到今简化到现在的“和”字,这个字体的简化是一个历史的趋势,我们现在用着也很方便,学着也很方便。没有完全必要回到繁体字时代,其实繁体字我们大家也都认识,也不影响使用。
[13:32]
[陈双新]:
当前繁体字也不是就根本不让用,而是规定了使用的场合,比如说在古籍整理、书法艺术等领域都可以使用的,这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中有明确规定。
[13:34]
[王立军]:
我们不是说完全把繁体字抛弃不用了,在一些特殊的领域还是可以的。
[13:34]
[主持人]:
所以说征集意见稿里面还有繁简对照的部分。
[13:34]
[王立军]:
对,就是为大家提供简体字和繁体字之间的对照使用方便。
[13:35]
[主持人]:
给位专家看一看这几个字“涐們瑷礻且囯”。这个是我们在网上特别常使用的“火星文”,有一些网友给我们留言就用这些字。我们都看不懂,这个是“我们爱祖国”。这个火星文的现象也是非常热的现象,我们前段时间搞了一个调查,就3000多网友留言,有2.6%的人说认识看得懂,但是大部分人说我们不知道。但是火星文的热度却一直在持续,我想问问两位专家你们对火星文,还有“囧”字,请两位专家聊一下对于火星文和一些非规范字流传的看法是怎么样的?
[13:35]
[王立军]:
火星文顾名思义好像是来自于火星,地球人看不懂。那么既然是地球人看不懂,那应该说它是局限在一个很小的区域内在那里面流传。刚才你说的那个是比较浅显的火星文。有很多火星文你不翻译根本解释不出来。有些是构成上非常的复杂,有些是日文,还有韩文,还有等号,还有把汉字拆成偏旁,还有乱码的符号,还有汉字的音等等这些字组合在一起,然后去表达自己一定的意思。
[13:36]
[王立军]:
对这种现象我们怎么去看它呢?我觉得这个是挺有意思的一个现象。它是在网络时代产生的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首先这样评价它。而不能完全一看到这个东西就说非要把它消灭掉。其实我们正视这种现象,分析它产生的原因,然后我们研究如何对待它,这个是我们采取的一种正确的态度。像“囧”字,这个是流行很广的一个符号。连我们这些平常不怎么阅读火星文的,我们也知道这个符号的意思,而且看到把它加工成各种各样的表情符号,非常的有意思。那这个符号其实是来源于古文字,在古文字里面有这个字。
[13:36]
[主持人]:
这个是什么意思呢?
[13:37]
[王立军]:
这个是像一个窗户的样子,这个是表示明亮的意思。但是现在作为火星文只是借了这个形,意思没有借过来。所以对它进行加工,用在各种场合做一种表情符号来使用。那么这种文字它要不要去规范?应该说这个是两个话题。我们的规范是指在通用的层面上我们对文字进行规范,这个是通用层面。而如果是像个人写字的话,这个是用不着规范,只要能传递信息达到交流的目的就可以了,我们是不管的。
[13:41]
[王立军]:
那么在网络上的这些火星文,从它的特性来讲它就不是一种大众性的,它是一种小众性的,它主要是流行于90后的年轻人,只要能认懂这些人就是一个战壕的战友,大人看不认识就是不让他认识。这个在起因上有这个因素。这个跟文字不一样,文字是要求让对方看懂,这样才能起交流的作用。而这个文字只是在很小的范围内能认识、交流,它不要求大众能够认识它。
[13:41]
[主持人]:
所以说他们的要求不影响咱们的通用规范要求?
[13:41]
[王立军]:
对,这个是两个层面的问题。我们的文字是要求大众化的,因为在通用层面上可以交流,而我们规范的是这种文字。但是火星文是各种文字、符号的搀杂,所以我不主张把火星文叫做是一种文字,这个仅仅是网络流传的符号而已。
[13:41]
[主持人]:
我们最后的一个问题问一下王处长,因为这次的字表看到的是征求意见稿。我们想问问既然我们做了海量的工作,连专家都参与了这么多的意见。我们为什么还要向大家征求意见呢?
[13:42]
[王翠叶]:
第一,这个字表是一个体现国家文字政策的重大规范,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配套的文件。语言文字关系到国计民生,跟每个人都相关,哪些规范、哪些不规范,哪些通用,哪些不通用,大家都很关心,这个字表出台,虽然是政府发布,专家制定。但是用的人是我们广大的人民群众,字表有没有可行性,需要征求人民的意见。
[13:42]
[王翠叶]:
第二,我国制定重大规范有征求意见的传统,比如过去的《汉字简化方案》《汉语拼音方案》这些重大的规范,都是向广大人民群众征求意见的,不是只靠专家定则定矣。《汉语拼音方案》研制中,还向全社会征集过方案。
[13:42]
[王翠叶]:
第三,这个字表涉及的问题很多,有类推简化问题,异体字问题,还有字形问题等,通过公开征求意见,可以充分发扬民主,问道于民,这有利于字表的进一步完善,也有利于字表将来发布后的实施,就是说大家早点知道字表,字表发布后,也就清楚这个字表怎么规定的、怎么用了。
[13:43]
[王翠叶]:
从这几个方面我们觉得非常有必要向全社会征集意见,而且这个时代也是政务公开的一个时代。凡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情一定要向社会征集意见,所以说我们非常的重视这个工作,也是经过国务院批准的。
[13:43]
[主持人]:
那这个字表推出以后希望对老百姓有什么作用呢?
[13:43]
[王翠叶]:
教育部、国家语委专门成立了征求意见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开展这项工作。字表对重大问题的处理是否合适,是否可行,我们希望大家积极提出意见和建议。我的期待是希望我们共同努力把这个字表推出来,以尽早方便老百姓使用。
[13:44]
[主持人]:
谢谢王处长,也非常感谢两位教授。由于时间的关系,今天的访谈就到这里,谢谢各位网友的关注,谢谢大家!
[13:44]
【 文章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次数: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
【
发表评论
】【
加入收藏
】【
告诉好友
】【
打印此文
】【
关闭窗口
】
网友评论: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教育部门网站
语言工作网站
高校网站
常用网站链接
友情文字链接站点
国家教育部
河南省教育厅
甘肃省教育科研网
甘肃教育计划财务网
友情文字链接站点
河南省语言文字工作信息网
中国语言文字网
福建语言文字网
友情文字链接站点
郑州大学
河南大学
河南师范大学
友情文字链接站点
中国政府网
国家政府网
大河教育网
甘肃新闻网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甘肃省语言文字网>>联系电话:0931-6156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