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标点符号错误用法示例
(一)问号的运用
1.在一个句子中用了疑问代词但全句是陈述语气的,句末不用问号。
例:要在城西修建立交桥的消息传出后,许多人都非常关心这座立交桥怎么建?那的近千株树木将怎么办?(1994年全国高考题)
解析: 该句中虽有两个疑问词“怎么”但都在谓语动词“关心”的统领之下,整个句子表达的并不是疑问语气,而是陈述语气。所以,该句第一处问号应改为逗号,第二处问号应用句号。
2.选择问句中间的停顿不能用问号,要用逗号。
例:明天是你去监考呢?还是我去监考?
解析:把第一个问号改为逗号,因为只有一问。
3.问话中含有称呼语的,无论称呼语是在前还是在后,问号用在句末。
例:怎么了?你。
解析:这是称呼语在后的倒装句,问号应置于句末,前置谓语“怎么了”之后改用逗号。
(二)引号的运用
1.加引范围不清。
例:耿大妈对儿子说:“大成,见人该问好就问好,该行礼就行礼,怕人笑话,俗话说:‘礼多人不怪嘛。’”(94全国)
解析:此句俗话应为“礼多人不怪”,因此“嘛”字应放在单引号之后,因为它是说话人的语气词。第二个冒号去掉,后一个单引号移到“怪”字后;改后的后半句为“……俗话说‘礼多人不怪’嘛。”
2.后引号与句末标点的位置关系:A、引用的话是独立的,末尾标点应放在引号里面;B、如果只作为作者自己话的一部分,末尾不用其他标点。
例:罗伯特 · 舒曼说:“ 一磅 铁只值几文钱,可是经过锤炼,就可以制成几千根钟表发条,价值累万”。因此他劝告人们“要好好利用天赋给你的一磅铁。
解析:第一个句号移到引号内(引文独立),第二个句号移到引号外(引文不独立)。
(三) 顿号的运用
1.表示约数的两个数字中间不能用顿号。
例如:小河对岸三四里外是浅山,好似细浪微波,线条柔和,蜿蜒起伏,连接着高高的远山。(1995年全国高考题)
2.并列词语中又有并列词语时,大并列中的停顿用逗号,内部小并列中的停顿用顿号。
例如:原子弹、氢弹的爆炸,人造卫星的发射、回收,标志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达到了新的水平。
3.并列作谓语、作补语,并列词语之间不用顿号,而用逗号。
例如:A 你要不断进步,识字,生产。 B 这个故事讲得真实,动人。
4.并列的短语之间带有语气词时,不用顿号,用逗号。
例如:乌鲁木齐的大街上到处摆着水果摊,甜瓜啊,西瓜啊,伊犁苹果啊,库尔勒香梨啊……走到哪儿都闻得到诱人的香味。
5.并列短评之间停顿较小,又不产生歧义,中间不必加顿号。
例如:这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事。
(四)括号的运用
括号分为句内括号和句外括号两种,用法各有不同:
1.括号内的注释语是解释句子中的部分词语或部分句子(局部)时,括号用在点号前。
例:他读的哲学书籍大约有两类:第一类是马克思主义原著,第二类是中外哲学史家的著作。(包括介绍他们哲学思想的读物)
解析:括号移到句号前。括号里的内容是对后一分句的解释。
2.括号内的注释语是解释前面整个句子(全局)时,括号用在点号后面。
例: 倘必如实物之真,则人物只二三寸,就不真了,而没有和地球一样大小的纸张,地球就无法绘画(《鲁迅全集》第六卷,第23页)。
解析]:括号移到句号后。 括号里的内容是对全句补充。
(五)分号的运用
1.单句排比,要求气势贯通,一般用逗号,不用分号。
例如:对待同志要像春天般的温暖,对待工作要像夏天一样的火热,对待个人主义要像秋风扫落叶一样,对待敌人要像严冬一样残酷无情。
2.并列关系句,分句较短的用逗号不用分号。
例如: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六)省略号的运用:
1.用了省略号就不能在省略号后再用其他的点号。
例如:孔乙己低声说道:“跌断,跌,跌……。”他的眼色,很像恳求掌柜,不要再提。 这句应去掉省略号后的句号。
2.用了省略号不能再用“等”,用了“等”就不能再用省略号。
例如: 小说、诗歌、散文……等等,他都爱读。这句该去掉省略号。
(七)冒号的运用
1.冒号一管到底,只起局部解释作用的不用冒号。
例:本省三位中年作家:叶蔚林、韩少功、彭建明在一起畅谈往事。
解析:冒号应一管到底,可是这里只能管到三位作家“叶蔚林、韩少功、彭建明”,却不能管到最后一句“在一起畅谈往事”。所以,冒号改为破折号,起局部解释作用。
2.同一句中不能有两个冒号。
例:会议刚开始,王校长大声宣布:今天有两个好消息告诉大家:一是我校德育工作受到省里表扬,二是……
解析:一句话只能有一个冒号。本句“大家”后用逗号。
3.“某某说”放在引用话之间,后面不用冒号。
例:“我是来工作的,不是来休息的。” 白求恩大夫说:“我要立刻做手术。”
解析:该句“白求恩大夫说”放在引用话之间,后面应用逗号。
(八)书名号的运用
书名号用来标明书名、报名、期刊名、篇章名、剧目名、歌曲名和法规文件等名;而专栏名、专题名、丛书、单位等名称不能用。
例:1.央视一套每天中午播放的《今日说法》,他每期必看。
2.以《健康秩序、健康生活》为主题的中央电视台2004年“3. 15” 电视宣传活动将由央视经济频道的11个栏目共同组织完成。
3.《红旗飘飘画丛》的出版,受到有关领导的重视。
4.在《人间指南杂志社》里有6位编辑。
解析:(1)是专栏名,(2)是专题名,(3)是丛书名:书名号都改为引号。 (4)是单位名,不用标点符号。
(九)破折号的运用
1.破折号不能和“即”“就是”等词语并用。
例:船上的人告诉他船所经过的海槽——就是“中外之界”。
解析:该句就犯了破折号与“就是”同时使用的错误,应将破折号删去。
2.破折号可双用,表夹注时必须双用。
例:细细的秋雨——大约是今年的最后一场了吧,在窗外静静地飘洒着。
解析:句中逗号应改为破折号,和前一个破折号一起构成夹注。
(十)常见不规范使用序号、标点符号例析
1.文字材料中序号、标点的正确使用
(1)“第一、”、“第二、”或“首先、”、“其次、”等用顿号不规范,应该用逗号,即“第一,”、“第二,”、“首先,”、“其次,”等。
(2)“一,”、“二,”、“三,”等用逗号不规范,而应该用顿号,即“一、”、“二、”、“三、”。
(3)“1、”、“2、”、“3、”和“A、”、“B、”、“C、”等用顿号不规范,而应该使用齐线墨点(实心小圆点),即“1.”、“2.”、“3.”或“A.”、“B.”、“C.”。
(4)序号如加括号,如(1)(2)(3)等不再加标点符号。
(5)用“一是”、“二是”、“三是”表示顺序时,可在“一是”、“二是”、“三是”之后分别用逗号。例如:“一是,”、“二是,”、“三是,”。也可以不用标点符号,直接连接下文。
(6)用“甲”、“乙”、“丙”、“丁”表示顺序时,在“甲”、“乙”、“丙”、“丁”之后分别用顿号。例如:“甲、”,“乙、”,“丙、”,“丁、”。
(7)在“一方面”、“另一方面”之后,可以分别用逗号,也可以不用标点符号,直接连接下文。
2.年份中“零”的正确使用
年份如用中文形式表示,如“二○○五年十月”,则中间的“○”不能写成阿拉伯数字的长“0”或英语全角字符“O”,而应该用圆“○”(一般在电脑“插入”栏里“特殊符号”或“几何图形符”中选择);年份如用阿拉伯数字形式表示,则中间应该用长“0”表示,如:“2005年10月”。
3.公文的年份中“括号”的正确使用
印发公文时,年份外的括号应该用中括号“〔〕”,而不应该用小括号“()”或方括号“[ ] ”。
如:奉教办字(2005)5号(不规范)
奉教办字[2005]5号 (不规范)
奉教办字〔2005〕5号(规范)
4.正确区分连接号和破折号
(1)凡文中使用连接号的应该使用“~”,而不使用“——”或“——”。
如:2005年9月~10月中的“~”(使用规范)
(2)凡文中使用破折号的应该使用占两个空格的连线“——”而不用“~”或只占一个空格的短线“—”或两个短线“——”表示。(选取破折号,一般在电脑“插入”栏“标点符号”中查找)
5.相邻的两个数字间顿号的使用
(1)相邻的两个数字表示概数,要用汉字数码,中间也不要加顿号。
示例: 2、3个 5、6天 27、8岁 6、7点钟 (不规范)
两三个 五六天 二十七八岁 六七点钟 (规 范)
(2)相邻两个数字连用,有时不是表示概数,而是一种缩略形式,中间要顿号。
示例:初中一、二年级 国棉六、七厂 八、九两个月
退居二、三线 (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