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应用水平测试研究”课题组
张一清 执笔
(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 北京 100010)
[摘要]汉字应用水平指的是人在以汉字为媒介的阅读、书面表达等活动中,掌握和使用汉字的正确程度和准确程度。“正确”是指是否符合国家颁布的有关汉字的现行规范和标准;“准确”是指是否与规范程度高、权威性强的工具书相一致。《汉字应用水平等级标准》从人能够掌握和使用的汉字字种数量、掌握和使用的程度、在阅读和书面表达中的典型表现、能够承担的工作类型以及与汉字应用水平测试的关系等几方面,根据实际调查和研究,对等级标准进行了界定和描述。
[关键词]汉字 应用水平 标准
Developing Chinese Characters Proficiency Rating Scale
Zhang Yiqing
Abstract: The Chinese Characters Proficiency means individual ability to read and write in routine duties and everyday life. Describe this kind of ability which is divided into some part as follows: a)quantity that individual is able to use Chinese Characters; b) level of correctness in using Chinese Characters; c)individual common performance in reading and writing; d)tasks that individual is competent.
Key word: Chinese Characters proficiency rating scale
一、研制背景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颁布实施以来,我国的语言文字应用状况越来越好,人们普遍意识到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的重要性。但是,在使用汉字的各种场合的确还存在着写错别字、滥用或错用繁体字和异体字、自造“简化字”、错读或误读汉字等现象。这些现象不仅造成了用字混乱、沟通困难甚至引起各种纠纷,更严重的是违背了我国的《通用语言文字法》,不利于弘扬民族文化、不利于我国的对外形象,甚至直接影响到青少年正确掌握和使用祖国的语言文字。
造成上述不良现象的根本原因是,大量从事汉字应用工作的从业人员、具有中等或高等受教育程度的学生等,他们应用汉字的正确程度和准确程度明显偏低。因此,有关部门意识到,减少和避免用字的混乱,必须标本兼治,从根本抓起,建立针对文字使用者应用汉字水平的评测制度和评测体系,促进应用汉字整体水平的提高。在这种情况下,国家语委“十五”科研规划设立了重点项目——汉字应用水平测试研究。
二、研制目的和研究基础
“汉字应用水平测试研究”的目的是建立一整套科学的、标准化的汉字应用水平评测制度和评测体系,以提高有关人群应用汉字的能力和水平,加强和推进全社会应用汉字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课题启动之后,课题组首先面临着几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汉字应用水平测试的范围如何确定,也就是测什么,包括考查哪种能力,考查哪些内容;第二个问题是如何对人应用汉字的能力和水平划分等级,划分的依据和指标是什么;第三个问题是《等级标准》与汉字应用水平测试有什么关系,如何通过应试人在测试中的表现推断他们在实际应用汉字过程中的水平和能力。
这几个问题实际上也正是研制《等级标准》的目的,同时也是研制《等级标准》的基础。针对这些问题,课题组成员经过认真思考和反复讨论,并多次征求有关领导和专家们的意见,初步形成了以下共识:
一、《等级标准》应当着眼于描述人在阅读、书面表达等应用汉字活动中,能够掌握和使用的汉字的数量及范围,以及掌握和使用汉字的正确程度和准确程度。由于人在上述活动中,能够碰到或用到的汉字在数量和范围上都是有限的,因此,汉字应用水平测试的范围不能漫无边际,不必囊括古今中外一切汉字典籍文献中的所有汉字,而应当充分考虑在现实生活中见诸书报文献的汉字的频度,以及不同人群掌握汉字的平均水准,从而为确定汉字应用水平测试范围、研制《等级标准》提供科学的依据。
二、《等级标准》应当从程度上对人应用汉字的能力和水平划分层次,区分社会上与汉字应用密切相关的几种主要人群使用汉字的不同情况,明确这些具体情况各自的内涵。而要实现这样的划分,首先要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找到依据,其次还要明确划分的具体指标。从有关汉字应用研究的历史和现状看,不同人群在应用汉字的实践活动中,确实在能够掌握和使用汉字的数量及范围、掌握和使用的程度等方面存在着差异,这些差异需要通过进一步的实际调查和测验等予以确定,而对调查、测验的结果经过分析整理,也就形成了划分不同层次的具体指标。
三、《等级标准》既然着眼于描述人在应用汉字的实践活动中所能达到的程度,那么显然就需要有一个针对人应用汉字的能力和水平的衡量标尺和衡量方法,而具有一定规模,同时又比较客观的可操作性标尺和可操作性方法就是测试。测试是测量的一个特殊类别和形式,主要通过一定的程序引起应试者的反应,并给这种反应赋分,然后对不同的分数给以稳定的、一致性的解释和说明,而且这种建立在定量基础上的定性说明,还必须切近现实生活,与人的实践活动尽可能保持一致,而不仅仅局限于人在测试中的表现。很显然,《等级标准》所包含的内容,正是来源于现实生活、来源于人的实践活动,因此,它和汉字应用水平测试存在着必然联系,既在宏观上指导测试的研究和实践,又是量化性质的测试结果的定性反映。
《等级标准》和测试的关系,是任何一种语言测试都会面临的共同问题。测试环境和语言应用的现实环境、应试人在测试中的表现和他们应用语言的实际状况,是语言测试学长期以来一直关注并探索的最主要问题。国内外大多数较大规模的语言测试,它们的等级标准都着眼于语言应用的现实状况,下面是一些引自不同语言测试的有关等级标准的典型描述:
他们(指达到某一等级标准的人。下同)能够明白标签、简单的标识、街道名称、价目等等,但是还不具备足够的能力应对日常交际。
他们能够运用有限的词语表达一般性的问候,说出某些常见物体的名称,表达简单的行为动作。
他们能够像使用他们的母语一样,用这种语言应对所有的交际情境,偶然出现的不准确、不流畅、不恰当或其他失误,完全不影响表情达意,不影响交际过程。
这些描述显然都针对特定的测试目的,针对所要测试的语言能力,对人们应用语言的现实状况进行了系统的概括性描写。以这种方式形成的等级标准,完全建立在对人应用语言的现实状况以及所运用的语言能力进行科学、客观的分析基础上。当然,这种分析往往带有很强的针对性,一般都从测试目的出发,首先确定所要测试的能力的范围,比如要对报刊类新闻采编人员进行考评,或者是从应聘这个行业的人群中进行选拔,那么,首先就要明确所考查的能力是撰写或编辑新闻报道;然后对新闻体素材所涉及到的语言现象、语言知识进行细致的分析,例如词汇、语法特点等等;接着,再对人掌握、运用这些知识的特点做进一步的分析,例如词汇量的大小、运用词语的准确程度、驾驭语句以上结构的熟
[1] [2] [3] [4] 下一页